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营销网络 客户中心 招纳贤才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一个厨房的距离

在当代艺术品的展厅里,看到任何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不会让人感到吃惊;但在这次的“上海当代”艺术展上,当走到向来以创作强烈视觉意象作品而闻名的艺术家刘韡的展品前,观众也许还是免不了心生疑惑。倒不是因为这件作品如何后现代或者夺人眼球,而是因为它实在太稀松平常——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整体厨房。

不用怀疑,这就是一个厨房,墙上甚至还醒目地印上了厨房赞助商的名字。若非墙上张贴的照片和餐桌上零乱地堆放着一些文字材料,恐怕没人会联想到这件艺术品呈现的是50年前那场著名的美苏“厨房辩论”的景象。

1959年,在美国国家展览会上,赫鲁晓夫和尼克松正式站在类似这样一个场景外展开了那场举世闻名的辩论。记录这场辩论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已有很多,但艺术家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也许在他眼中,历史并不是单纯的文字和图片的叠加,而是应该更具象,更立体的存在。于是,他创造这样一件艺术品,用文字、照片和实景的表现手法,将那一段历史浓缩于此。

了解了这个艺术品的历史背景,似乎还是无法真正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这一个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的艺术品前,观众显得有点迷茫。他们更多的是走进厨房照个相,甚至打开冰箱和烤炉一探究竟,但他们到底了解了多少?又领悟了多少?大概很多人都说不清楚。有人说这样的设置很巧妙:厨房是人类满足最基本物质需求的地方,而政治,却又是人类社会中高层次的社会活动。这两者在那一刻达到融合,显得异常矛盾却又有迹可循。又有人说,这是艺术家对历史的讽刺:在50年前无论这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在流逝的时间面前,人的力量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而更多的观众,只是选择将这个厨房留在相机存储卡上之后就匆匆离开。

也许这就是当代艺术——艺术家们并不在意观众了解了多少,或是观众了解的并不是艺术家心中的所想。在当代艺术和观众之间,看似只是一个厨房的距离,其实却是一道很深的鸿沟。当代艺术家如何更好地去呈现他们的理念,而观众又如何更有效地去理解去感悟,这些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上一条     下一条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01
在线客服01